发布日期:2025-06-25 05:09 点击次数:126
2025年6月6日,由中国教育电视台与腾讯共同主办的“同上一堂课之‘未来教室’”活动在北京举行。活动聚焦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,展示了腾讯“未来教室”项目在甘肃省张家川县新建小学的落地成果,探讨科技如何助力教育公平,让优质教育资源跨越山海。
据了解,“腾讯未来教室”是腾讯成长守护、腾讯游戏、联合腾讯SSV推出“智体双百”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。截至2025年4月,项目已在全国16个省、直辖市及自治区落地54间未来教室,累计开设科技课超过31823课时,覆盖学生135.24万人次。其中,6000余名学生参与六项教育部白名单赛事,获得119个国家级奖项。
中国教育电视台基础教育中心主任田晓燕表示:“‘未来教室’为大山深处孩子们的梦想插上了数字化的翅膀,让屏幕变成知识的黑板,让云端成为共享的讲台,让教育公平的曙光穿过千沟万壑。”
腾讯未成年人保护体系负责人郑磊分享了项目缘起:2018年,湖北一所中学的校长对他提出三连问:“为什么有人玩游戏成学霸,有人却不行?”“踢下线后孩子能去哪里?”“科技公司能为城乡孩子做什么?”这成为腾讯未保工作的起点。
“防沉迷不是终点,为成长‘配钥匙’才是使命。”郑磊介绍,“智体双百”计划已涌现出许多动人故事:内蒙古小姑娘樊文华设计“AI羊脸识别”系统、新疆库尔勒男孩米尔阿迪力制作“追着太阳跑的移动花盆”。他回答了当年校长的问题:“学霸与学渣的差异,在于是否被点燃探索的热情;当孩子离开游戏,他们应该奔向更辽阔的星辰大海;而腾讯的答案,就是让科技成为每个孩子手中的玩具。”
活动中,来自张家川县新建小学的两位学生讲述了自己走进未来教室的感受。当被问到“如果你有科技超能力,你想用它来做什么时”,马浩荃说想做一个能做家务的机器人,让爸妈回家不用做家务。而五年级的李麻麻则说:“我想拥有超能力,让乡村的每一个孩子都爱上科学。”
据悉,腾讯未来教室小程序结合腾讯元宝及DeepSeek技术,推出“科创教育智能体”,超过8850位教师通过平台进行学习认证。从新疆库尔勒到云南富宁,从湖北恩施到广东连江口,越来越多偏远地区的师生正在用科技改变命运。(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杨雪丹)